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08的文章

誠品書店I

我想要記錄在台北的點滴。有朝一日回來,若覺得這裡陌生了,那是因為記憶還停留在當年的夏天。 前些天晚上自已去誠品走了一回,本來背著相機,想四處拍拍留念。無奈館內禁止攝影,或許我拿著單眼相機拍,太招搖,服務人員示意不可於館內拍照,只留有館外的照片。當天月色很美,順道拍了幾張101。 星期六的晚飯後從家裡走到信義誠品,是我們最閒適的散步路線。有時也會一個人去走。過了松德路,穿越公園、學校與高級住宅區。十五分鐘的路程,沉澱一周心裡的倦累。夏日晚風涼爽,最宜吃冰後走,冬日的夜燈亦溫暖可愛。 大多時侯去誠品也只是四處走走,不特別看書。看人群臉孔,看新書封面,看精美文具,看百貨商品新玩意兒,試聽新音樂,便覺得心滿意足。 剛看過電影逛完街高級餐廳用完餐的人,屬於來附近消費的人,光鮮的衣著為書店帶來繽紛的色彩。專程來看書的人,誠品有許多位子,我常覺得暑假沒事做來這裡看一整天書也挺不賴的。衣著簡便出來散步的人,我是屬於此類,像逛家裡附近的夜市。 曾和一位友人聊起,也常輕裝拖鞋就來逛誠品,同樣在週未的晚上。我們笑說以後不敢穿太隨便,以免遇到熟人。 鄰近商圈和電影院,優雅的誠品比百貨公司更百貨公司。架上的書籍,在炫目的燈光下是有有深度的精品,許多名店亦在些設攤,在書香的圍繞下。文化包裝的時尚,或時尚包裝的文化,足以刺激快樂的荷爾蒙分泌。 愛逛的電影區,偶爾可以找到喜歡的電影小說或劇本。其實直接去外文區也可以很快找到,而且電影小說或劇本許多不擺這裡,但習慣上會先來這邊看看,看近來有什麼有趣的電影資訊。最近已重新擺設,開放式的桌子取代了原有的書架,書也撤掉了,一時還不習慣,不過我覺得找東西應該比較方便吧。 誠品可以說是台灣的特產。記得以前曾看過介紹誠品沿革的報導,原本事商的創辦人吳清友當年重病遭逢人生的轉折,決定投身文化事業,敦南誠品於是就這麼誕生了。沒想到如今已變成台灣的代表文化之一 。 這篇約半年前寫的,忘了貼上來,若有興緻再續吧。

整理房間I

房間久沒整理,從門外往裡看,書桌上堆滿了各種雜物,有一兩年前讀的資料還放著。稍微收拾了桌面,至少可以見底。把先前不捨得丟的筆記裝袋,沒再看的這回搬家也丟了。地板上是準備要清理的書,放入下午在QK要的紙箱。邊裝箱邊翻閱著,大多是這輩子再也不會讀的書了,畢竟曾經或多或少陪伴過我,跟它們話別。人果然帶不走什麼東西。 書是越讀越少的,現下能稍稍體會這話。讀書越來越挑,這裡所謂的書,當然不是指教科書,做學問的書是越讀越多的。以前愛讀小說、像聽故事,下課後回家,便是在房間裡看小說,放喜歡聽的音樂,床上靠牆腰際墊個枕頭,或趴著看,看累了才回書桌上去。高中大學時,什麼小說都愛看,正如那樣的年紀,嘗試交各種朋友,一談就是許久。 許多從前視如珍寶的藏書如今覺得難以下嚥。讀一兩行便奇怪這個人怎麼這般看事物,訝於過去的自已怎麼跟它如此稱兄道弟。但願是長了智慧,不是更孤僻了。而喜愛的書是看不厭的,隨興翻閱,熟習過的一言一語,反覆咀嚼出新意。就像多年的老友,輕鬆隨興亦可深談。 把老朋友們裝箱,再陪我一段旅程。

端午 過後的夏天,這幾日午後下起了雷陣雨。昨天想趁中午未下雨前趕到學校去,懶得帶傘。不料坐到忠孝新生站出來,外頭已下著傾盆大雨,嘩啦啦大到連撐傘都難以行走。講手機,抱怨,看雨,發呆,吃便當,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在捷運出口,不得不為大自然的力量區服。都市內飛快的節奏,一時被大雨沖散,人們能做的,也只有靜靜的等待了。

村上朝日堂

這是村上在報紙的專欄集結成書, 像是三少四壯集的長度。每次看到這本書就覺得, 那我也來寫部落格好了。 比起挪威的森林那種長篇小說的嚴謹, 這種自言自語的小散文真是來騙錢的呀, 若村上在心裡也真這麼想倒也挺像他的調調。他的名字就足以吸引許多書迷, 這些部落格式的小文也滿足讀者的好奇心與偷窺欲, 我呀我呀的文字:我喜歡..., 我當時..., 我覺得..., 讀者升級為村上的好友聽他聊天, 近距離崇拜或調侃他的幽默感, 這樣的村上似乎也成了某種暴露狂, 成為廣大部落格族群的一員。不過大家都不是村上, 只能自我感覺良好。 雖然邊看邊這樣碎碎念, 但這本書實在很逗我開心, 帶給我直接的快樂, 我既稱不上村上迷, 又還能要求甚麼呢。

時間小感

若說 我們只能活在當下這一秒,那麼溝通實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。在任一瞬間我們只能夠聽見一個音、一個字;閱讀亦然,我們的視線只能專注在極小的範圍內。片段的資訊由時間串連,經由大腦的編譯,訊息的傳遞便完成了。 這麼一來,音樂也是極為神秘的,流動的旋律中蘊含時間的奧妙,難怪有人說音樂是時間的安全感了。

Farmers' Market

四月 漸漸的暖和,積雪褪去,露出初生的綠草,鳥兒在樹上唱歌。天氣舒服到早上得花很大的力氣才能爬起來。每日吃早餐時,面對窗外春景,便在心裡唸著,春眠不覺曉,處處聞啼鳥。有幾日竟早早就被吵醒,鳥兒如在窗前,或許獨鐘我們家窗景,大聲在這唱情歌。 Madison的春天真美好。 Farmers' Market 兩週前正式開幕,簡單來說就是菜市場。美國食物大多在大型超市買,所以這類農家自產自銷的市集,除了蔬果新鮮,亦相當活潑有趣。星期六早上豐盛早午餐後,我和瑩搭著緩慢的2號巴士,往Capital去。昨晚採買才堆滿冰箱,又逛菜市場,逛菜市場算是我們在這段時間來,培養出共同的興趣,唸書煩累了,挑些漂亮的食物回家,會有幸福的滿足感,可以繼續努力。 碰巧今早是UW一年一度的Crazy Leg,路上隨處可見穿著有UW Badger t-shirt的人在慢跑,此時才發覺這個小城人多,挺熱鬧的。 Farmers' Market在capital四週圍了一圈攤位,展示自家的農產品,像大朋友辦園遊會。 市集中有許多自家烘培坊,充滿笑容的主人站在擺滿了香甜餅乾和麵包的攤位後面,親切地與路人打招呼。玻璃窗內型狀不規則的手工餅乾堆成厚厚的小山,烤乾的縫隙露出燕麥、巧克力。吃餅乾要咖啡配才是,等等先找杯咖啡再說。等等就路過一家生意很好的烘培坊,老闆叫賣著買一送一,我湊過去看,馬上就被肉桂捲所吸引,猶豫了一回,餅乾就留到下次吧! 在Farmers' Market買東西有一個好處是不用加tax,開心地拎了兩條肉桂捲,總共1.75USD而已,那裡買到這麼划算的麵包。 此處所見蔬果的種類沒想像中多,可能為季節的緣故,主要是蕃茄、少量的綠色蔬菜與新鮮香料。我們撿了兩顆紅咚咚的蕃茄和一條綠油油的小黃瓜。 晚餐切了一點小黃瓜,好的食材直接吃味道已經很好,有新鮮小黃瓜的清甜。 賣蜂蜜的老伯為了招徠生意,不惜戴上狀似蜂窩的帽子,還插了幾隻可愛的小蜜蜂,不過老伯不太笑,不敢邀請他一起合照。 Wisconsin以乳製品著名,車牌上都有America's Dairyland的字樣。我們平常不太敢買重口味的cheese,在這裡可以嚐試各種類型。今天最特別的是bread cheese,把cheese烤得像土司,表皮略焦,大概是所以得名的原因。現場放在烤盤上煎,香氣四溢。旁邊試吃的女生直呼"r...

記錄

難得 放個人生的暑假。 什麼樣的選擇,決定了現在的位置,將來又往什麼方向去。回顧這一段,努力付出得到甜美的收穫,值得高興,也驚覺路程上的轉變。 期盼能在這裡記錄、暫歇,試著分享,讓思路走的更深更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