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店座落於長長的Lincoln Ave上,從Green St往南走,約莫五分鐘的路程。沿路右手邊可看見一座噴水池,左手邊多半是學生住的、新舊參半的公寓。
在校園的一角,走過Neveda St,在大樹圍繞的綠色隧道入口處的咖啡店,是學生平時生活的一部分。在這裡談天說地,在這裡喝飲料休息,也在這裡讀書學習。店裡的裝潢隨性,牆上油漆一邊黃一邊藍,另一邊窗外可看見Lincoln
Ave上的車流。店內擺設多半是兩手家俱,拼拼湊湊東倒西斜,沒什麼整體性,卻讓人覺得舒適自在。常滿的店內,客人們選自己尚可接受的座位暫歇,一坐,往往過了好幾個小時不覺。
J是週一到週五下午的店員。他喜歡下午略緩的節奏在店內工作。早晨總有匆匆的客人,面無表情地籌思一天的行程,買了杯咖啡就急忙離開。
這週四的下午,店裡一如往常滿座。剛考完期未的下午 ,外面陽光正好,許多學生點了杯冰飲打發時間。
C習慣坐在靠Lincoln街的角上,在這裡讀灑滿陽光的短篇小說。偶爾倦了,一頭可看見街上的車與行人,從店裡向外看,總可以把窺視路人合理化。另一頭可看見整間店,可觀察其他人在店裡做些什麼。
「不好意思,這是妳點的奶茶嗎?」
C從飄移的視線中移回站在眼前的服務生。
「喔,不是不是。」C回答到,剛回過神來有些倉促。
「對不起,我可能記錯了。」J回了一個微笑,端著他的飲料在店裡頭晃了一圈,在遠端找到了一個印度女孩把飲料放下。
「又搞錯了。」C心裡覺得怪好笑的。
C是店裡的常客,雖然和J不相識,不過送錯飲料也不是第一回了。這麼大的店裡只有一兩個服務生,要面對幾十個客人,記錯或許難免。
手裡小說講的是咖啡店裡人們的互動。裡頭有一個有趣的觀點,將店裡的人獨自的小世界,描述成生活裡的第四空間。 關於第四空間的討論,得先回到第三空間的概念,由Ray
Oldenburg所提出。述說咖啡店是在家和辨公室中的第三空間,有點像是開放起居室的想法。而第四空間為在這樣公共的場合中,個人寬廣的小世界。可以是某人讀的書,某人的工作,某人的突發其想,帶領你到天邊的大學小鎮。
「嗯…該如何才能進入別人的第四空間,如何能讓別人進入我的幻想呢」C想著想著「或者是,要如何能讓別人完全地共享我的感受,如何能讓別人加入我的幻想。」
「有沒有可能讓我進入別人的夢境中…」
C看著咖啡店的櫃台,想起了電影Inception裡一層層的夢境。
「畢竟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可行的吧。所以人們有了對話,有了文學、音樂、藝術等各式各樣的創作,以產生超越時空的共嗚。」
「不然就太孤獨了。」C在心裡念著。
在香檳的暑季雖濕熱,但和美國南方的天氣相比,仍是尚可接受舒適乾燥。窗外不時可看見身著運動衫戴著耳機的認真跑者。
「請問這是您點的美式咖啡嗎?」J問著。
C抬頭看了看,心想怎麼又來了。
「嗯..不是我的,我只點了一杯卡布奇諾,後來就沒再點其他飲料了。會不會是那個男生點的」C隨手指了一位東方臉孔戴著膠框眼鏡的男孩,這些人這時流行著膠框眼鏡。
「不好意思,怎麼老把飲料送錯。不過確實是有鮮明的印象,好像妳剛才才來櫃台點了一杯咖啡。」
「那是我在作白日夢吧。」J繼續說著。
「說不定我溜進了你的夢裡點了杯美式咖啡,其實我剛剛坐在這裡,並試著要潛入你的夢裡。」C開玩笑地回答。
「真的嗎,那真的是讓人非常印象深刻的嘗試。」
「喔,所以…我成功了嗎?」
「我想是的。我似乎有很多關於妳來點咖啡的記憶片段,但終究都不是真的。經過來這裡跟妳驗證後發現只是幻覺罷了。」J聳了聳肩。
「我想你多少也有一些貢獻,可能你成功地把你客人引入了你的夢中,而不是我成功地潛入了你的幻想。」
「或許吧,夢境總得有一些相連之處,不然就孤單的太可憐了。」
「所以你也是這樣跟別的女孩搭話嗎?」
「才不是呢。」J覺得好笑「我想在我現實生活裡,大部分的人都只存在短暫的時間…」
「所以並沒有產生任何的連結。」C很自然地接著說「那…你在這裡是否找到了夢境的延伸?」
「如果我們能照這樣延續現下的話題,算是吧。或許可以留下一些痕跡。」
「那不然這杯咖啡你留給自己吧,我下午一杯就夠了,夠我整天做這偏遠小鎮的夢了。」C把自已的背包從Booth對面的座位挪開,示意J坐下。
J放下咖啡放,滑進了狹小Booth的座位「是在偏遠大學城裡咖啡店發呆的白日夢嗎?」
「是呀,遙遠的足夠讓人迷失個好些年了。」
-寫Champaign咖啡店Paradiso的回憶。
Paradiso並不算是在Champaign時最常去的咖啡店。我偏愛的還是Royale
Espresso小杯平凡無奇的咖啡,和在Market Place旁Barnes & Noble的窗邊座位。寫論文時,常在咖啡店間流浪,心煩了就換地方,寫累了就抬頭東張西望的,算是當時生活的寫照。
J是借用Jesse,C借用Celine。猜一部電影,一直再講話的。
留言